19年失智症照護教我的那些事
▍第一課:早期發現比什麼都重要
侯爸爸64歲那年開始出現怪異行為,當時連「失智症」三個字都還不普及的年代,侯昌明硬是從飛碟電台節目中挖出線索。原來他訪過劉秀枝醫師的節目,發現老爸「今天禮拜幾?」的無限循環提問,跟醫師描述的臨床症狀完全吻合。
「那時候買銀杏保健品的錢都能買機車了,還好我堅持帶老爸去檢查。」侯昌明笑說當時全家都覺得他大驚小怪,直到確診報告出來才閉嘴。神經內科醫師那句「會自己來檢查的通常沒病,有病的都不肯來」讓他印象深刻。
▍第二課:跟失智患者講道理是自找麻煩
新婚妻子雅蘭差點被公公逼瘋的經典場景:「爸從早上6點到晚上10點,每5分鐘問一次『今天禮拜幾?』,問完轉頭就忘。」侯昌明示範實戰技巧:「我都用垃圾話戰術!跟他聊酒店小姐多漂亮、隔壁王太太穿多辣,老人家聽得笑呵呵,5秒後全部忘光光。」
最扯的是有次侯爸爸堅持中正紀念堂憲兵會抓人,昌明乾脆帶老爸去現場:「結果老爸看到儀隊表演超開心,根本忘了自己在怕什麼。」這種「記憶重開機」的日常,侯家人整整練了19年。
▍第三課:妄想症是照護最大地雷
從「保險箱被偷」到「存摺錢變少」,侯爸爸的被害妄想讓昌明背黑鍋背到想哭。「親戚輪流打電話來質問,連親姐都懷疑我A錢。」最誇張的是老爺子自己把錢藏到馬桶水箱,全家翻遍找不到,最後通馬桶才發現鈔票泡爛的慘劇。
「後來我學會開家族群組直播老爸日常,讓大家看他怎麼藏遙控器、塞襪子到電鍋。」侯昌明苦笑:「沒親眼見過的人,永遠不懂失智症多會搞事。」
▍第四課:照顧者要先學會自救
老婆雅蘭26歲就嫁進侯家照顧失智公公,產後憂鬱加上照護壓力差點崩潰。「有次她抱著嬰兒在陽台發呆,我嚇到立刻找丈母娘來輪班。」侯昌明坦承最對不起老婆:「那時我外景節目接滿檔,根本是落跑照顧者。」
夫妻後來發展出「壓力警報系統」:雅蘭負責日常照護,昌明處理醫療雜事,兩人每週固定放風約會。「就算只是吃碗陽春麵,也要保持夫妻獨處時間。」這招讓他們撐過19年沒離婚。
▍第五課:長期抗戰需要神隊友
從居家服務員到外籍看護,侯家試過各種支援系統。昌明特別感謝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:「他們教我用『懷舊療法』跟老爸聊銀行上班往事,老人家眼睛會發光呢!」
2016年侯爸爸腦出血送醫,昌明卻要主持金鐘獎。「老婆在加護病房傳訊:『老爸心跳正常,你去好好工作』,我邊化妝邊掉淚。」這種革命情感,讓他們從照護菜鳥練成鋼鐵夫妻。
血淚換來的生存法則
- 裝傻比聰明有用:患者鬧情緒時,跟著瞎扯就對了
- 監視器是好物:既能防長輩走失,又能堵親戚閒話
- 定期開家庭會議:照護分工白紙黑字寫清楚
- 保留耍廢權利:每月至少1天完全放空日
- 善用喘息服務:別等累垮才求救
侯昌明最後提醒:「失智症是全家人的事,別妄想自己當超人。政府長照專線1966打下去,該申請的補助別客氣,這條路上最不需要的就是『不好意思』四個字。」